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顺口溜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禁忌

2024-09-13 10:51:18 

春节是每一年最为热闹的一个时间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风俗在此期间被摆在台面需要大家来了解。那么,有关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顺口溜有哪些?具体每一天的风俗宜忌要从何讲起?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顺口溜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宵圆。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灯棚,十七人相找,十八打瞌睡,十九买物配,二十做功课。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禁忌(美食)

初一饺子初二面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很多地方都会有的习惯,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在大年初二吃面是很多地方的习俗,初二吃面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代表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当然,还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无限期待。
初三合子往家转
合子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意思,转和赚发音相同,寓意来年财源滚滚,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子是中国北方流行的一种面食,两层薄皮内有一层馅需要用电饼铛烙制,其特点是皮薄、馅大、味道鲜,给人们的味蕾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初四烙饼炒鸡蛋
在每年正月初四这一天要烙饼子、炒鸡蛋,不过在正月初四不宜出远门,因为这天要送火神、接灶神,传说灶王爷要回到各家各户查户口。另外在那天人们要接五路财神(五路财神,本指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来为初五的开业做好准备。有些地方还会把家里的各种垃圾通通扔掉,寓意着扔穷,把穷气丢出家门外。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五初六捏面团,顾名思义这两天大家要吃面食。其中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在这一天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所以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初七初八炸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方都讲究吃年糕,它是汉族传统食物,是用大米或糯米蒸成的糕。年糕有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颜色,象征金银。因为糕与高谐音,所以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小孩能够茁壮成长。
初九初十白米饭
大家知道在大年初一是不能吃米饭,喝稀饭的,因为老一辈认为在那一天吃米饭,喝稀饭会一年迷迷糊糊,所以米饭爱好者就选择在初九初十时吃一顿软糯可口的米饭,想想就很幸运。
十一十二八宝粥
过年期间我们吃多了鱼肉,肠胃难免会感觉油腻、不舒服,而八宝粥质软香甜、清香诱人、滑而不腻,具有补铁、补血、养气、安神等功效,再加上食材和制作简单,对人们可谓及时雨,而且十一十二喝八宝粥可增加新年的运程。
十三十四窜汤丸
很多朋友在过年期间,每天吃了就睡,整天不运动,所以每逢佳节胖十斤成了常态。十三十四新年已经接近尾声了,对于想减肥的朋友,大家可以做一些清淡的丸子汤,好吃的同时也不会过于油腻。
正月十五元宵圆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这天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圆圆滚滚的汤圆代表人们对未来美好的祝愿,象征着合家团聚的吉利寓意。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活动有哪些

大年初一:拜年贺岁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共祝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成双成对。
大年初三:安睡迟起
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大年初四:迎灶王爷
结合传统民俗可知,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用以表示欢迎。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大年初六: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大年初七:人的生日
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口味是有很多种特点的。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顺口溜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禁忌》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24/0912/15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