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古中医养生观
2014-02-08 12:42:27
养生历史 >
综观全书,其养生的基本思想为:爱惜身体,保全生命。书曰:“大凡做事的根本,一定要首先修养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把保全生命作为要务”。爱惜身体,保全生命的基本方法就是趋利避害―――“有利于生命的就取用,有害于生命的就舍弃”。
《吕氏春秋》为秦吕不韦集门客所撰,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计160篇,20余万字。该书对研究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科学文化有着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关养生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本生、重己、贵生、尽数、达郁”等篇。其文字有详有略,至今读起来亦倍感贴切实用。
利性取之,害性舍之
吕氏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欲望,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如“本生”篇指出,出入乘车,以代步履,但可伤筋软骨,名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适口丰体,但可壅伐肠胃,名曰“烂肠之谷”;过恋美色,陶醉淫乐,但耗散肾精,名曰“伐性之斧”。而懂的养生的人,则重生轻物,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故能终其天年而不衰。“重己”篇则指出,懂养生的人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衣服不求过暖,这样能保持阴阳适度,脉理通畅,方可享长寿之福。“贵生”篇则进一步提出避害之法,认为要达到“全生”,必须控制身、目、鼻、口的欲望。欲望过极,就是“迫生”,生命在“迫生”之下就毫无意义了。“尽数”篇则从五味、五志以及自然界六气变化阐述“太过”的害处,只有明其害,才能知其本。利与害是相对的,适度为利,而太过则为害。吕氏这种明害知本说,辩证地阐明了身外之物与生命价值的关系,至今读起来,也是值得人们回味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动养形,以求寿考的养生之道,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如庄子所说的“吐故纳新”等。吕氏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之腐,户枢不蝼,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烩炙人口,铭记人心。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贵乎流通,而精气流通的先导,在于形体运动。只有形体像流水那样川流不息,像门上转轴一样转动不已,精气才能贯彻全力,营灌脏腑。东汉华佗受其启发,模仿禽兽动作创立“五禽戏”,可谓形体运动的上乘之作。如果饱食终日,懒于运动,精气就会凝迟不通。“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种形不动、精不流所导致的郁证,临证比比皆是。所以古代名医有“郁为百病之首”之说。吕氏还在“上乘”篇中说:“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得停止运动,没有疾病就不得体息,不到终日不得舍弃农事。而预防精气郁滞的方法,就是“舞以宣导之”。《说文解字》云:“舞,乐也,用足相背。”它最早是百姓休息时的娱乐活动,用以宣通血脉,轻快筋骨,不使精气郁滞,这比单纯药物健身要有效的多。
无饥无饱,清洁水源
饮食调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我国最早的食养家伊尹的故事。伊尹为商汤讲述美味之技,他从水火、五味、烹调等方面,讲述良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吕氏受其意,提出“凡食为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即饮食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五脏得到安和。他还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疾。”定时定量的饮食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若认为老年食量越多越好,那么迟早就会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患。细细品味“不饥不饱”四字的含义并能实行之,对保障精气的充盈与流通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烹调是一门非常细致、非常讲究的学问,“口弗能言,志弗能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际操作,才能使饮食发挥正常的营养作用。另外,书中还提到饮水卫生,“尽数”篇指出,水中多盐与矿物质的地方,人多患脚肿与痿躄不能行;水味辛的地方,人多长痈疽与痤疮;水多苦涩的地方,人多鸡胸与驼背;而水味甜甘的地方,人多善良而美丽。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对饮水卫生有如此精辟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吕氏春秋》为秦吕不韦集门客所撰,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计160篇,20余万字。该书对研究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科学文化有着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关养生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本生、重己、贵生、尽数、达郁”等篇。其文字有详有略,至今读起来亦倍感贴切实用。
利性取之,害性舍之
吕氏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欲望,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如“本生”篇指出,出入乘车,以代步履,但可伤筋软骨,名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适口丰体,但可壅伐肠胃,名曰“烂肠之谷”;过恋美色,陶醉淫乐,但耗散肾精,名曰“伐性之斧”。而懂的养生的人,则重生轻物,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故能终其天年而不衰。“重己”篇则指出,懂养生的人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衣服不求过暖,这样能保持阴阳适度,脉理通畅,方可享长寿之福。“贵生”篇则进一步提出避害之法,认为要达到“全生”,必须控制身、目、鼻、口的欲望。欲望过极,就是“迫生”,生命在“迫生”之下就毫无意义了。“尽数”篇则从五味、五志以及自然界六气变化阐述“太过”的害处,只有明其害,才能知其本。利与害是相对的,适度为利,而太过则为害。吕氏这种明害知本说,辩证地阐明了身外之物与生命价值的关系,至今读起来,也是值得人们回味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动养形,以求寿考的养生之道,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如庄子所说的“吐故纳新”等。吕氏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之腐,户枢不蝼,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烩炙人口,铭记人心。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贵乎流通,而精气流通的先导,在于形体运动。只有形体像流水那样川流不息,像门上转轴一样转动不已,精气才能贯彻全力,营灌脏腑。东汉华佗受其启发,模仿禽兽动作创立“五禽戏”,可谓形体运动的上乘之作。如果饱食终日,懒于运动,精气就会凝迟不通。“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种形不动、精不流所导致的郁证,临证比比皆是。所以古代名医有“郁为百病之首”之说。吕氏还在“上乘”篇中说:“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得停止运动,没有疾病就不得体息,不到终日不得舍弃农事。而预防精气郁滞的方法,就是“舞以宣导之”。《说文解字》云:“舞,乐也,用足相背。”它最早是百姓休息时的娱乐活动,用以宣通血脉,轻快筋骨,不使精气郁滞,这比单纯药物健身要有效的多。
无饥无饱,清洁水源
饮食调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我国最早的食养家伊尹的故事。伊尹为商汤讲述美味之技,他从水火、五味、烹调等方面,讲述良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吕氏受其意,提出“凡食为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即饮食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五脏得到安和。他还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疾。”定时定量的饮食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若认为老年食量越多越好,那么迟早就会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患。细细品味“不饥不饱”四字的含义并能实行之,对保障精气的充盈与流通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烹调是一门非常细致、非常讲究的学问,“口弗能言,志弗能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际操作,才能使饮食发挥正常的营养作用。另外,书中还提到饮水卫生,“尽数”篇指出,水中多盐与矿物质的地方,人多患脚肿与痿躄不能行;水味辛的地方,人多长痈疽与痤疮;水多苦涩的地方,人多鸡胸与驼背;而水味甜甘的地方,人多善良而美丽。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对饮水卫生有如此精辟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吕氏春秋》的古中医养生观》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4/0208/31324.html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