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

2013-09-01 21:35:03  睡眠养生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成为很多女性面临的问题。据统计,近70%的女性睡不好,还有乳房胀痛、痛经和头痛症状,失眠已经成为现代女性的流行病。如何拥有好的睡眠质量,每天睡个安稳觉?来试试日常生活中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吧。

  一、睡得好不好都写在脸上

  只要有一两天睡不着,就会令女人失去神采,皮肤缺乏光泽,变得晦暗。有一两个月缺少沉睡,那么女人的成长荷尔蒙分泌就会比正常人少,皮肤开始变薄,不但会发生色斑、黑色素等问题,而且皮肤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将变少,皮肤会越来越干燥,越来越粗糙。部分女人还会导致头发稀疏及脱发。半年以上缺乏较好睡眠,那么女人的整个荷尔蒙分泌就会紊乱,加重了痤疮和粉刺的形成,并且精神萎靡,发生疾病,提前衰老。

  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时常呵欠连天,其实,她们的生活并不容易。工作中是员工;生活中是妻子、是母亲,还是年迈父母的看护人。当熄灯之后,所有这些角色承担的压力并没有消除。长期的失眠让她们付出了代价。由于缺少睡眠,更加情绪低落、精力不济,更加容易发火。

  有研究表明:女人的睡眠时间需要比男人高一倍才足够。我们不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这样在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后,对皮肤的保养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减缓衰老的速度。

  二、失眠的四大困惑

  1.生活习惯: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抽烟和睡前饮酒,就寝时间不规律或轮班工作,都会影响睡眠。

  2.环境因素:声音、光线、气味,床铺太软或太硬,室内温度太高或太低,蚊、蝇或虱的叮咬等,都会干扰睡眠。

  3.生理因素:过半数的慢性失眠患者为原发性睡眠障碍,包括睡眠中出现呼吸困难及间歇性肌肉抽搐。还有就是女人经期、怀孕、更年期等生理特性,缺少正常的性生活或性生活不和谐不完美都会导致女人长期失眠。

  4.心理因素:失眠与很多潜在的心理因素有关。情绪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紧张、抑郁和感情挫折,工作压力大等都会引起失眠。

  三、调节睡眠六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因而保持良好的生理习惯,遵循睡眠的自然规律,是预防睡眠障碍的最好办法。每天晚上10点到早晨6点是睡眠的最佳时间。睡眠时间不够的中老年人,提倡午睡半个小时,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2.调适睡眠环境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卧具。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一般以软硬适中的棕绷床或软木板加褥子为宜。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3.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屈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4.心理暗示法

  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越让自己别想了,自己就越发胡思乱想,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如果天天都认为“今天也要失眠了”、“说不定还是睡不好”,简直成了心病,很快地就成为真正的失眠者。假如反过来暗示“今天准能香甜地睡一觉”的话效果就会不一样。

  5.把补觉的时间用来运动

  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觉没有睡够,一有时间就要补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多做一些散步、爬楼、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的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再上床睡觉.

  6. 八种食物让你美梦连连

  结合自身的情况,失眠者若在平时或睡前稍吃一点催眠食物,则更容易入睡。

  四、助睡眠生活小窍门

  1温度要适宜:开空调到20℃就可以了,不要过低,凌晨凉快,可以关空调。

  2刷牙洗脸擦身: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并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口腔感觉清爽,人睡觉就会觉得轻松一些,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3梳头: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保护头发,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4睡前做准备:晚上吃过饭后散步,让自己有疲劳感,会感觉入睡容易;睡觉前泡个热水澡,使得手脚暖和,也有助睡眠。俗语说,“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水温保持在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

  5和谐的性生活:和谐的性生活会使得心情舒畅,轻微的疲劳后也自然会有良好的睡眠状态,有助睡眠。

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3/0901/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