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也有养生屋 如何让书助你养生

2013-02-22 10:54:12  养生知识 >

   读书可以培养个人的修养素质,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但是原来读书也可以让人变得身体更健康哦!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书中也有养生屋,但是如何让书帮助你更养生呢?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和五声“呼、笑、歌、哭、呻”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如果经常发出呼喊的声音,就可以适当地排泄郁闷的情绪,达到舒肝气的作用;如果能笑口常开,适当的笑可以缓解心脏的压力,对于防治冠心病有积极的意义;唱歌可以升举脾气,使脾气不至于下陷。

  脾虚的人除了运动之外,唱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哭可以宣泄内心的苦闷,有泪不能悄悄往肚子里流,但过度的悲伤也会损耗肺气;肾虚的人往往会表现为呻吟不止,呻吟的声音是从肾脏里面发出来的,它提醒你应该保养自己的元气了……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善于读书的人还可以通过读书来怡情养性、益寿延年。

  张仲景有感于世人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留神医药”之书,而孜孜汲汲于虚荣的名利等身外之物,由此发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慨叹。

  看到多少事业有成的俊杰英年早逝,无不令人扼腕叹息:难舍本逐末的做法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教训!道我们也要步他们之后尘,等到一病而卧床不起的那一天才懂得养生的重要性吗?

  古人云:“君欲多长寿,多读养身书。”读书可以答疑解惑,让你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人体,认识你自己。不论你从事何种行业,一定要读一读养生的书,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书者,舒也”,文学作品是一种引发欣赏者情感共鸣的触发剂,读书既可以消遣,也可以排忧解闷。“言以散郁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声来,随着琅琅的读书声,你的心情随着文章而动容,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内心的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会不知不觉地消散于无形,这样就起到使身心松弛的作用。

  观赏美景使你心情舒畅,优美的文章可以洗涤你心头的灰尘污垢,使你的生活重新变得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虽是范仲淹谪贬之时所做,但它使你随着作者的高尚情操内心一下子变得洁净无比,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不论是生活中遇到了什么苦痛,你都能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了!

  美文可以当药使,可以祛除疾病,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头风病发作而一病不起,袁绍的谋士陈琳的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竟然使他的病痛豁然而解:

  “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

  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遂聚众谋士商议迎敌。”曹操看完檄文后赞不绝口,还令陈琳在大庭广众之前亲自读给他听,病痛此时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美文可以祛疾,但如同中药治病一样,也需要“辨证论治”。培根说:“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清代学者汪莹在《示儿》中说:“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分,“善读书”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心理状况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以此来培养、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

  阳性体质的人大多内热偏盛,容易急躁、冲动,情绪不能安静,因此应该多读一些淡泊、宁静的文章以制约这种阳气过剩的状态,使你的内心归于平静。吟诵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另外象诸葛亮的《出师表》,还有一些山水游记类的散文比如《桃花源记》等都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阴性体质的人大多惰怠、消极,缺乏激情,容易坐失良机,因此应该多读一些可以使人精神振作的作品。多诵读豪放派大诗人李白等的诗篇有助于唤起你对生活的热情,比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首诗想象丰富,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其它作品还有苏东坡的《赤壁赋》、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长征》、《沁园春·雪》等读来都是人精神振作、耳目一新。

  养生务必养心,读书可以养胆气。“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怒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居以养元气。”

  清代文人李渔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说:“文字之最豪宕,最风雅,作之最健人脾胃者,莫过填词一种……”他通过写作来保健自己的脾胃,可谓别具心裁的经验之谈。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阴性体质的人,是不适宜再去读阴柔一类的作品的。我曾经治疗过一例性欲冷淡的少妇,仔细分析她患病的原因,竟然和她经常读佛经有关。后来我让她暂时先不要去读这些书籍,积极配合服用中药治疗,病情才逐渐好转。

  我自小喜欢诵读古今诗文名篇,对于读书给身心所带来的益处深有体会。上中学时由于睡眠时间太少,学习时难免困乏,这时候信口读起《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顿觉精力倍增。

  2004年三月游历少林寺的时候心情郁闷,有缘碰到一位老者作诗相赠:“赵施略才拓春晖,红云呈瑞助元魁;军地辅其沧海上,诗人豪情壮声威。”这首诗开头的每一个字暗藏我的姓名于内,读起来使人自信心增强,对生活充满希望。

  1999年二月正值事业的低谷,去陕西耀县孙思邈的故乡开学术研讨会时在药王庙抽签一首:“好雨知时处处同,杏林乔木绿叶丛。算来多得天宫力,成就荣善乘晓风。”

  杏林不就是指的是中医吗?难道是“药王”孙思邈为我对中医的一片赤诚所感动,在冥冥之中也在为我加油鼓励呢?从此大大增强了我学医、行医的信念,所有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使我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我所热爱的事业中去。

  美文可以疗疾,读书可以延年益寿。历代不乏许多文化名人、文学大师,他们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在书的海洋中徜徉一生。唐代著名学者孟诜拜孙思邈为师,于养生食疗更情有独钟,得以活到93岁的高龄。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的火箭之父钱学森老在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于中医也多有研究,享受98岁。宋代诗人陆游享寿86岁,当代文坛世纪老人巴金享寿101岁,国学大师季羡林享寿98岁。

  清代学者萧抡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可以促进脑运动、促进脑循环,使脑细胞得到更加充足的营养,勤读书是预防大脑痴呆症和延缓衰老的特效药。阅读和倾听好的文学作品就好比享受一次清心醒脑的精神按摩,甚至可以改变人生。

书中也有养生屋 如何让书助你养生》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3/0222/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