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让你拥有好心情

2013-01-30 11:54:56  情志养生 >

  只要通过每周两次的感激练习,就可以让你拥有一份好心情。

  真正好的情绪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观的思想、欢笑、创造力和所有的生活乐趣。好的情绪可以让我们欣然地去接受我们生命中每一天让我们觉得悲愤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员都同意这么一个观点。积极、良好的情感跟良好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中总体上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蓝心告诉你现在这有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愉悦你情绪的方法:学会感恩。下面几个事例包含有简单的感恩练习,只要能坚持练习下去,它一定能让你快乐起来。在事例之后有一个说明,它会告诉你怎样开始练习。

  证据

  最近的三项研究支持了感恩在改善情绪方面的作用。

  1.Emmons and McCullough(2003)惊奇地发现快乐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感恩练习培养起来的。实验的参与者把每周要感激的5件事记下来,坚持10周。研究的结果表明,那组被要求每周记下5件让人心存感激的事情的被试比起只是简单听了5件事的被试更加快乐,他们的快乐感比起另一些被试高了25个百分点。

  2.Lyubomirsky 等人。(2005)将每周进行感恩练习的效果和次数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只有每周进行一次感恩练习的人感到更快乐。这个结果表明,过分地感恩是没有特别的好处的,这可能是由于次数多了,人们就习惯了。

  3.Seligman, Steen, Park and Peterson(2005)做了一个控制研究。他们对开始感恩练习的被试进行了6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更加快乐,压力更小。在这项研究中,被试在最初就开始记下了他们每天所感恩的事情。

  练习

  对这项研究你深信不疑吗?其实,即使你不是深信不疑,你也可以去尝试,因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简单,甚至你并不需要专门去练习。你需要的仅仅是的时间,只需要2分钟就够了,去想一下你开心的事,这使你受益,而且,是免费的。然后,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想一下这些事为什么使你开心。就是这样简单。

  有人认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普通,这样做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人总是在不断忧虑着没有得到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情。结果,他们很少察觉到自己真正拥有的事物以及已经发生过的好事。如果,一个简单消极的想法就能激起情绪的改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积极有用的想法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呢?

  如果你发现实行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些实际的建议,不过蓝心还是建议你最好还是考虑自己的情况:

  今天我没有头痛;

  我有一顿很好的午餐

  我有自己的家庭;

  我的新袜子能使我的脚始终保持暖和;

  我开玩笑,然后大家就笑了(自己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这其中的一些都是琐碎的方面,没有收获的感恩是很少的,除非你不再感到困惑。

  你可以尝试着在自身感受的基础上,每周甚至每天地进行此项练习。不过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觉得这练习没有效果了——那是因为你习惯了——尝试着改变你的感恩内容或方式练习

  对这项研究你深信不疑吗?其实,即使你不是深信不疑,你也可以去尝试,因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简单,甚至你并不需要专门去练习。你需要的仅仅是的时间,只需要2分钟就够了,去想一下你开心的事,这使你受益,而且,是免费的。然后,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想一下这些事为什么使你开心。就是这样简单。

  有人认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普通,这样做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人总是在不断忧虑着没有得到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情。结果,他们很少察觉到自己真正拥有的事物以及已经发生过的好事。如果,一个简单消极的想法就能激起情绪的改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积极有用的想法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呢?

  如果你发现实行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些实际的建议,不过蓝心还是建议你最好还是考虑自己的情况:

  今天我没有头痛;

  我有一顿很好的午餐

  我有自己的家庭;

  我的新袜子能使我的脚始终保持暖和;

  我开玩笑,然后大家就笑了(自己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这其中的一些都是琐碎的方面,没有收获的感恩是很少的,除非你不再感到困惑。

  你可以尝试着在自身感受的基础上,每周甚至每天地进行此项练习。不过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觉得这练习没有效果了——那是因为你习惯了——尝试着改变你的感恩内容或方式。

  你感激些什么呢?

  欢迎你在下面的评论中写下你从这项练习中所获得的经验。你会发现把你所感恩的事情发在下面的评论中是很有用的。它很可能会带给你更好的心情,也带给大家你的想法。

  你感激些什么呢?

  欢迎你在下面的评论中写下你从这项练习中所获得的经验。你会发现把你所感恩的事情发在下面的评论中是很有用的。它很可能会带给你更好的心情,也带给大家你的想法。

2分钟让你拥有好心情》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3/0130/2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