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养生抗衰中草药(补气药)

2013-01-28 11:40:12  养生抗衰 >

  凡具有补益脾气、肺气功能,能消除或改善气虚症的药物,称补气药。补气药性味多甘温,人肺、脾二经。能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能力,尤其对脾、肺二脏的生理功能有显著的加强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脏腑的功能低下,出现倦怠乏力,食饮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浮肿等虚证。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其来源又赖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以充身润肤。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喘息乏力,自汗头晕,气短声低。凡是气虚病证,都应用补气药来治疗,而又以补脾为首要,脾气旺则肺充盛,所以补气药大多有健脾益气功能。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旺可以生血,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病症。

  本类药物性味甘温,误用使人闷胀愈甚,食欲不振者不宜常服。

  1.人参

  人参属五加科,按其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十余类型,现分述如下:

  野生者称“野山参”,栽培者称“圆参”;圆参于栽种后5-6年9-10月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水中,再晒干,称“糖参”(白参);挑选粗壮大根茎的人参,除去侧根、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主根刮去外皮,晒干称“白干参”;支根晒干称“皮尾参”。产于朝鲜者称“高丽参”;其等级规格分为“天”、“地”、“人”、“翁”,其中以“天”字号为上品,“翁”字号为最差;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称“花旗参”。

  主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性味与归经:生,甘苦微凉。熟,甘微苦温。人肺、脾、胃、心、肾诸经。

  功效与应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调补五脏,强精通脉,生津止渴,延缓衰老。

  1.元气不足,劳伤虚损,食少倦怠,自汗喘促,老人尿频,阳痿早泄。

  2.老人疲乏,发脱形坏,惊悸怔忡,健忘少寐,精神恍惚等。

  3.久虚不复和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用法用量:

  1.抗老健身剂量:每日1-2克,噙化。

  2.治疗老年病剂量:每日5-10克,水煎服。

  3.危重病可用10-60克,生用或单独煎服。

  禁忌与注意:

  1.阴虚火旺者服用,可引起便秘、鼻衄。

  2.肝阳上亢者。

  3.表邪未解者可致邪闭。肺气壅滞,胸闷憋气及一切实症、热症忌用,否则可致邪气闭塞。即“闭门留寇”,使原有疾病很难治愈。

  4.过量服用或致腹涨纳减、失眠心烦、躁动不安等“人参滥用综合征”。

  5.人工流产前服用可引起子宫收缩。

  6.小儿为纯阳之体,滋补宜用平补,不宜温补,故施补时以白糖参或花旗参为宜。

  7.民间长期有“人参忌萝卜”之说。即萝卜破人参大补元气之功。但也持有异议: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人参补气,得莱菔(萝卜)可防其气滞生痞。还有人认为,人参补元气,萝卜破食气,非破元气,因而否定了萝卜破人参补气之说。

  8.服用人参忌饮茶,这有一定科学道理。茶叶含多种氨基酸、鞣酸等,鞣酸能阻碍无机盐的吸收,还能凝固蛋白,所以服用人参忌饮茶尤禁浓茶。

  9.反芦笋。

  代表方剂一:

  【独参汤】《伤寒大全》)

  组成:人参l0-60克。

  用法:加水,慢火煎成浓汁,一次服。

  主治:大量出血,或病至晚期。

  方义:病至虚极欲脱,危在旦夕,当务之急,急宜益气固脱,方可挽救生命。《本草正》谓人参“阳气衰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可见人参的确堪称益气固脱良药。

  代表方剂二:

  【生脉散】(金?李东恒《内外伤辩惑论》)

  组成:人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伤元气,津液大耗,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散大无伦,或久咳肺虚,呛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弱者。

  方义:病至虚脱,宜急益气固脱,兼顾阴津。人参有补气生津两大功效,与麦冬、五味合用,元气得补,则心气有继;阴津得充,充盈于脉,能呈较好的强心救脱功效。

  久服对气阴两虚型衰老有一定裨益。

  现代研究认为,人参的抗氧化作用是延缓衰老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参能调节神经系统,增强造血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细胞寿命,主要是含有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人参皂甙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而延缓衰老,并有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脏,抗疲劳,减低血糖的有效功能;而人参多糖则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人参还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2)太子参

  主要来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本草从新》:“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安神益智,止咳化痰。

  1.用于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反复病久、肺脾两伤者。症见咳嗽伴神疲乏力、气短,起病缓慢,日渐消瘦。

  2.本品补益之力虽不及其他补气药,但其生津力强,适用于阴虚为本甚至气阴两伤之消渴,症见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常配伍石斛、花粉等养阴生津药。

  3.适用于老年人气阴两伤之心悸怔忡,失眠,常配以麦冬、五味子、酸枣仁等。

  4.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属气虚者尤宜。

  用法用量:

  1.内服:10-30克,单味煎汤或配合它药同用。

  2.本品性平,对于气虚兼有燥热者,可代替其他补药,取其补益之力而无温燥之性,为补气药中的二味清补之品。

  注意事项:补气药易于助火,表实邪盛者不宜应用。

  本品甘,微温,补益力虽不及其他参类,然力缓性微温,是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可代西洋参。适用于虚人长期缓补,单味服用或配合它药同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果糖、皂甙等有效成分,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而延缓衰老。

  代表方剂:

  【自汗方】(《陕西中草药》)

  组成: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

  功效:益气养阴,收敛止汗。

  主治:年老气虚自汗,白昼汗出,动辄益甚,神疲乏刀,气短懒言。

  用法:上药取水300毫升,文火煎取汁150毫升,日一剂,温服。

  方义:正气不足,肌表疏卫外不固,腠理开泄而自汗。汗液为津液的一种,气虚自汗日久伤津液,至气阴两伤,故方中太子参甘平,气阴并补,益气固表止汗。浮小麦收敛止汗,两药相配,一补一敛,使表固汗止,诸症自除。

  (3)党参

  主要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块根。本品功效似人参,原产上党郡为佳,故名。

  《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性味与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1.用于年老体虚、中气不足甚至下陷之脏器下垂、久泻等,如补中益气汤。

  2.用于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语声低微,食少便溏者,如四君子汤。

  3.用于老年人肺气虚弱,咳嗽气短,语声低弱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属肺气虚者,如补肺汤,配以黄芪、五味子同用以增效。

  4.用于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者,与补血药同用,使气旺则血生,诸症自除,如八珍汤。

  5.用于老年人消渴或病后气阴两伤,气短口干等证。

  6.亦用于体虚外感,里实正虚之证,与解表药、泻下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临床上对于慢性病或气虚轻证,党参常用以代替人参,如《本草正义》载:“党参……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30-60克;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1.属里热证或实邪者,忌单独应用。

  2.《得配本草》:“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3.反藜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增强耐疲劳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从而改善血液系统;对神经系统、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故老年人在辩证基础上服用党参,能起到强身健体,提高抗病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代表方剂:

  【上党参膏】(《得配本草》)

  组成:党参500克,沙参250克,桂圆肉200克。

  功效:补气健脾,养阴润肺。

  主治:用于老年人脾肺气虚者,久服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

  用法:上药以水2000毫升,文火煎成浓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贮,每用一酒杯,空腹开水冲服,冲人煎药亦可。

  方义:方中党参甘平微温,补益肺气,健脾和胃;沙参甘微寒,润肺止咳,养胃生津。前者偏于补气,后者偏于滋阴,二药合用,气阴并补。桂圆肉补心脾,助党参以补脾益气。诸药合用,补气健脾,养阴润肺,安神益智,轻身延年。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则百病丛生。补益脾气,则运化复故,气血资生,中气建立,百病不生。

  (4)黄芪

  主要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英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名医别录》:“主虚喘、肾衰、耳聋。”《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健脾益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利水消肿。

  1.用于老年诸虚不足。老年元气不足,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年迈或病后气虚用之可增强人参功效;脾虚不能摄血的各种出血证等。

  2.用于老年人肢体麻木,关节痹痛,半身不遂,胸闷胁胀,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属气虚血滞者。

  3.用于老年体弱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易于感冒属卫气虚者,如《丹溪心法》:“黄芪,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

  4.亦用于气血不足之痈疽;脾虚水湿停聚之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气虚津亏之消渴等。

  用法用量:

  1.内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煎汤,熬膏或入丸、散。

  2.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水消肿,用蜜炙黄芪;排脓止痛,活血生肌,固表止汗,用生黄芪。

  注意事项:本品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

  参考资料:黄芪补气,人体各种机能无不依赖气的活动,气虚则诸症起,气虚血滞,气不摄血而血溢。故黄芪为补气药,而气血、阴、阳兼而有之。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促使细胞生长旺盛,延长生命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对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减轻疾病,改善对环境适应能力有肯定的作用。

  代表方剂: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芪12克,防风6克,白术12克。

  功效:益气补虚,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气虚易于感冒及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属表气虚者。

  用法:上药以水3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取汁150毫升,饭后温服,兼中焦虚寒时,可加姜3片,大枣l枚同煎。

  方义: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固表止汗,防风善走表而祛周身之风邪,两药相配一补一散,防风引黄芪达表而御邪,黄芪得防风而无留邪之弊,防风得黄芪而不致发散太过,补中寓散,补散兼施,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全方功用如同方名之意,有似御风之屏障,而又珍贵如玉。

  本方为老年人补气固表的常用方剂,许多老年性疾病常因感染而诱发或加重。据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对人体免疫机能具有调节作用,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5)山药

  主要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块根,别名薯蓣。以产于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为怀山药。

  《神农本草经》:“暑豫,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性味与归经:甘、平(生品:凉;热品:温)。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益气养阴,健脾养胃,滋肾固精,补益肺气。

  1.用于虚人及年老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便溏或泄泻,如山萸丸、参苓白术散。

  2.用于老年人肾虚遗精,夜尿频多,发落齿摇,与益智仁、乌药等同用。《本草正》:“山药……滋肾固精……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

  3.山药补肺气,又养肺阴,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有润肺之功。用于老年人肺虚久咳,虚喘。

  4.用于老年人气阴两虚之消渴,与知母、花粉、黄芪、葛根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1.内服:研末吞服,每次6-10克,煎服10-30克,大量60-250克,不煎代茶饮以益气养阴,强身健体。

  2.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

  2.恶甘遂。

  3.大便干结、舌苔厚腻等实证者忌用。

  现代研究表明,山药含有植物蛋白和19种氨基酸,其中6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有较高营养价值。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老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基础。山药还含有淀粉酶,能刺激胃肠道运动,促进胃肠内容物排空,因此有助消化作用,对老年人消化功能低下者尤宜,使脾健胃和,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全身各脏腑得以濡养,延年不老。

  代表方剂:

  【山萸丸】(《圣济总录》)

  组成:山药、山茱萸、人参各20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主治:年老脾气虚弱,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或泄泻。

  用法:上药以水3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取汁100毫升,温服,日一剂。

  方义: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干,运化无权而变生诸症。方中山药补气健脾和胃止泻;人参补益力强,助山药以健脾和胃;山茱萸助山药以健脾止泻,全方共具益气健脾和胃之功。民间有治痰气喘急经验方,以鲜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可补益脾肺,化痰平喘。

  (6)白扁豆

  主要来源: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种子。色白而荚形扁,故名。

  《食疗本草》:白扁豆“补五脏,主呕逆,久服头不白”。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健脾化湿,消暑和中,解毒化积。

  1.用于脾气虚弱,湿邪内停,倦怠乏力,饮食日减,便溏甚至久泻不止者。与健脾药配伍如参苓白术散,或与粳米同煲久服可健脾胃,助运化。《本草求真》:“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禀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恶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

  2.用于夏伤暑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如香薷饮。

  3.尚可用于解酒,解鱼毒,缓消症瘕。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10-20克,或人丸、散,亦可煮粥。

  2.消暑化湿,解毒宜生用,健脾化湿宜炒用。

  注意事项:

  1.《本草害利》:“多食壅气,虽寒热者不可食,盖邪虚未尽及伤寒外邪方炽,不可服此,补益之药耳。”

  2.凡脾虚有滞者不可单味服用。

  现代研究表明:白扁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作为食品有较高的价值,且其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免疫功能,抗病毒及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因此对年老体弱者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代表方剂:

  【白扁豆粥】(经验方)

  组成:炒扁豆20克,粳米40克。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祛湿。

  主治:老年人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亦可作为保健食品间断长期服用而健脾胃,补中气。

  用法:上药二味以水400毫升,煎成粥,温服。

  方义:方中扁豆甘平,健脾化湿和胃;粳米补中益气,且助扁豆健脾化湿,二药合用,则湿邪去,脾胃健,而吐泻自止,气血旺盛,轻身延年。

  (7)甘草

  主要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味甘,纤维性强,似草质,故名。

  《神农本草经》:“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久服轻身延年。”

  性味与归经:甘,平。炙用性温。脾胃、肺经。

  功效与应用:健脾益气、补虚解毒、缓急止解、调和诸药。

  1.用于老年人脾气亏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甘草炙用则甘温助脾而补中益气和胃,如补气健脾基本方四君子汤。

  2.用于老年人心悸、怔忡、胸闷等心血管疾病属气虚者。如《伤寒论》:“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用于气虚血少之心悸。

  3.本品性平,润肺止咳而用于各种咳嗽喘促。

  4.本品性平,通行十二经脉,可升或降,能和能缓,又解又补,而起到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本草正》载:“甘草……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人气,缓血药人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5.本品尚有解毒之功而配合它药用于各种疮疡肿毒,药物、食物中毒。缓急止痛而用于脘腹疼痛及肢体挛急。

  用法用量:

  1.内服:2-10克,煎汤;或人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2.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宜炙用。

  注意事项:

  1.反大戟、芜花、甘遂、海藻,恶远志。

  2.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温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故有“中满忌甘”之说。

  3.本品味厚而太甜,补药中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4.有报道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每易引起浮肿及血压升高,其机理可能与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其盐类具有的抗利尿作用,而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现代研究表明:甘草能明显降低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延缓红细胞的衰老;其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甘草甙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有帮助;甘草甜素有降压、降脂作用;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尚能调整心率和免疫功能。故甘草在辩证基础上可作为祛病防老药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胃肠功能失调,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等。

  代表方剂:

  【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克,生地50克,人参6克,麦冬10克,桂枝9克,生姜9克,阿胶6克,大枣10枚,麻仁10克。

  功效: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老年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而有心悸、气短、虚烦不眠、脉结代,证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效佳。

  用法:除阿胶外,其余各药,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lO毫升,另将阿胶炖化,分三次人药汁搅匀服,一剂煎服三次,一天服完。

  注意:甘草长期大量应用能引起水肿、高血压等副作用。

  方义: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血脉,推动血行,故方中生地滋阴养血;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化生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诸药合用则气血充足阴阳调和。

  (8)白术

  主要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本草汇言》:“白术,仍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取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性味与归经:甘、苦,温。归脾、胃二经。

  功效与应用: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散寒除痹。

  1.本品为补气健脾之要药,用于脾胃虚经,运化失常之纳呆便溏,脘腹胀满,补疲乏力,如四君子汤;兼阳虚者予理中汤;如兼有积滞者,则予枳术丸以健脾消痞、攻补兼施。

  2.用于年老体虚,脾气虚弱,痰浊内盛之眩晕,胸闷,头痛,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甚至脾失健运,饮停胸下之心悸、气短不得卧,下肢浮肿等,如苓桂术甘汤为健脾化湿消肿之良方。

  3.用于老年人正气渐亏,脾气渐虚,易为外邪人侵或饮食内伤而引起脾失健运,湿浊内盛,症见神疲乏力,便溏,甚至久泄不止,予参术白术散以健脾化湿止泻。

  4.用于脾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本草衍义补遗》载“有汗则止”。

  5.用于老年人风寒湿痹症见腰腿酸软,关节冷痛,得热痛减,屈伸不利,体倦乏力,配以独活、灵仙等祛风湿药。

  用法用量:

  1.内服:5-15克,煎汤,熬膏或人丸、散。

  2.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之效。”

  注意事项:

  1.本品燥湿伤阴,故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燥渴、肺热咳嗽、尿黄便结、湿热下痢均不宜用。

  2.《药品化义》日:“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而恶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而助运化,补中气。现代研究表明,白术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作用;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白术尚有抗凝血,扩张冠脉,利尿,降血糖,护肝,抗肿瘤的作用。所以辩证地服用白术有助于强身健体,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和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年不老。

  代表方剂:

  【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中焦虚寒症见脘腹冷痛,大便稀溏,畏寒肢冷,胸痹等(老年人胃肠功能低下、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属中焦虚寒者)。

  用法:上四味,蜜和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丸,温开水送服。汤法:上药以水300毫升,煎30分钟,取汁150毫升,温服,日一剂。

  方义:中焦有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变生诸症。“虚则补之,寒者热之”,故方中以甘苦温燥之白术,燥湿健脾,健运中焦;人参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气,使气旺而阳亦复;干姜大辛大热之品善温中散寒,扶阳抑阴;炙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故全方使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健运有权。如程应旌所说,“理中着者,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

  (9)大枣

  主要来源: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别录》:“补中益气,强力……久服不饥神仙。”《药品化义》:“益血补肝。”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1.用于年老体虚,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肢体倦怠,少气懒言,腹胀纳呆,大便溏薄,与补气要通用以增效,如归脾汤、枣参丸。《食疗本单》载:健脾胃,补中。”

  2.用于气血亏虚,补失所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心烦失眠。《本草汇言》:“如龙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此属心脾二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0”如甘麦大枣汤。

  3.大枣尚有缓和药性之峻烈,及调和营卫的效。在调补方剂中常与生姜配伍,如大枣三枚生姜三片(大枣补脾,生姜温胃)。

  用法用量:

  1.内服:3-12枚或10-30克,煎汤或捣烂作丸。

  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2.大枣性温,若去核服之可减少其温燥之性。

  注意事项:

  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脘腹胀满,食积,虫积,龋齿作痛及痰热咳嗽均忌服。据现代研究表明,大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环腺甘酸等营养成分,有增加白血球内CAMP的作用,有抗变态反应,促生长,抗疲劳,镇静,催眠,抗衰老,护肝,抗肿瘤的作用,因而改善机体脏器尤其是肝脏功能,提高免疫机能,从而有利于延长寿命。此外,大枣不仅功效卓著,且味甘,口感极佳,常作为保健食品而有“维生素丸”之美称。欲谚亦称:“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民间常以大枣粳米粥、红枣黑木耳汤、葱枣汤、干姜红枣汤等服食以健脾和胃安神,延年益寿。

  代表方剂: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9克,小麦15-30克,大枣5枚。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老年人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属心气不足,神明失养,精神恍惚,虚烦失眠,胸闷心悸者。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300毫升,文火煎之,取汁150毫升,温服。

  方义:方中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小麦补益心气,除烦安神;甘草补中气而协阴阳,调和诸药,使心气补,心神宁,诸症自除。

  (10)饴糖

  主要来源: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有软硬两种,软者称饴胶,硬者习称白饴糖。入药多以软饴为主。

  《备急千金要方》:“补虚冷,益气力……消痰润肺止嗽。”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与应用:益气补虚,缓急止痛,生津润燥。

  1.用于老年气虚,劳倦伤脾,升清无权,运化失常,神疲乏力,纳呆便溏。饴糖甘能补气,温能散寒,为益气健脾之良药。

  2.用于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咽干口燥,声嘶气短,与润肺止咳或生津止渴药同用。

  3.用于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如小建中汤。

  用法用量:

  1.内服:30-60克,入汤剂分二、三次溶化服,也可熬膏或入丸剂。

  2.也可单品内服粘裹异物,如误吞稻芒、鱼骨等物。

  注意事项: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痰热咳嗽,小儿疳积等证均不宜服。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肺为“清虚之府”,易于受邪而为病,故健脾润肺之饴糖有助于化生气血,扶正祛邪。现代研究表明,饴糖含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烟酸等营养成分,久服有滋养润肺、延年益寿的作用。

  代表方剂:

  【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9克,炙甘草9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用于老年人中焦虚寒,腹中时痛,喜温喜按,虚劳心悸,四肢酸疼,口咽干燥。

  用法:上六味,以水600毫升,先煮五味,取汁2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溶化,温服,日一剂。

  方义:中焦虚寒,则应温中补虚,温建中阳而和阴,和里缓急而止痛,方中饴糖甘温质润人脾,养脾气并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为君药;芍药养阴而缓肝急;桂枝温阳而祛虚寒;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诸药合之则中气健,化源足,肝脾调,阴阳和,诸症自除,轻身延年。

  (11)灵芝

  主要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的子实体。多为赤芝有紫芝。本品灵异无根,如夏天野昙花一现,日灵;芝寓瑞草,有吉祥之意,故名。

  《神农本草经》:“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O 99《本草纲目》:“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性味与归经:淡、微苦,温。人肾、脾经。

  功效与应用: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滋补强壮,补肺益肾,止咳平喘。

  1.用于年老肺肾两虚,久咳,气喘。如灵芝糖浆,或与润肺止咳药杏仁、麻黄等同用。

  2.用于老年人肝肾不足,耳聋目暗。《灵枢-脉度》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肝开窍于目,故肝血足则上窍充而目明。配灵磁石等补肾填精之品。

  3.用于NgN心脾两虚,心悸失眠,气短懒言,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者。配人参、淮山等健脾益气药同用,本品甘平无毒,大补五脏精气,有滋补强壮之效。

  4.用于老年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腰膝酸软,齿牙动摇,须发早白。单用或配合滋肾填精之品。

  5.用于老年人肝肾不足,肢节疼痛,久延不愈,手足筋挛拘急。《名医别录》日:“主百节久风,脚痹疼痛。”配松节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2-20克;入丸、散、酒、片、糖浆或注射剂。

  注意事项:《本草经集注》:“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含麦角甾醇、树脂等,有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抑制过敏反应,强心及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脂及降压,祛痰镇咳平喘,护肝,抗放射反应的作用。因此灵芝已被制成各种剂型如灵芝糖浆、灵芝片、灵芝注射液等而广泛应用于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气肿、哮喘等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神经官能症等。

  代表方剂一:

  【治积年胃病方】

  组成:木灵芝15克,陈酒200毫升。

  功效:滋补强壮、温中健胃。

  主治:中阳不足,胃脘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

  用法:木灵芝切碎,以陈酒浸泡,每次饭后少量服用。

  方义:胃病日久,中阳衰弱,累及肾阳,脾肾阳衰,寒从中生,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方中芝灵大补五脏之气,鼓舞中阳;陈酒暖胃祛寒,和血养气,温补肾阳,二药合用,一温一补,阳气升腾,驱寒外出,中焦温暖,脾得健运,胃得和降,渚证自除。

  代表方剂二:

  【化疗后抗骨髓抑制方】

  组成:灵芝草、党参、黄芪、当归、白芍、木香各9克,鸡血藤12克,大狼巴草15克。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化疗后骨髓抑制属气血两虚者,亦可用于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纳呆泄泻者。

  用法:上药以水6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温服,日一剂。

  (12)猪苓

  主要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药品化义》:“猪苓味淡,淡主于渗,人脾以通水道……助补药以实脾,领泄药以理脾,佐温药以暖脾,同凉药以清脾。”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利水渗湿,泄热止渴。

  1.用于水湿滞留,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淋浊。《用药新法》:“猪苓,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湿气下流,郁遏气机,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利;湿邪泛滥肌肤则水肿;湿邪下迫大肠则泄泻;故湿邪去诸症自除。多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如五苓散、四苓散等。

  2.用于水热互结,发热,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者。《伤寒论》:“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3.本品尚可用于湿热黄疸、疟、带下等。

  用法用量:内服,5-10克,煎汤。

  注意事项:

  1.无水湿及小便过多者忌用。

  2.凡脾虚甚无湿热者慎用。

  3.“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现代研究表明,猪苓有如下药用价值:

  1.抗衰老作用:猪苓的有效成分猪苓多糖可使高龄细胞的DNA含量增多,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抗肿瘤作用;猪苓的有效成分猪苓多糖能抑制肉瘤、肺癌、腹水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猪苓多糖结合放疗、化疗治疗各种肿瘤,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延长命。

  3.利尿作用:猪苓煎剂口服后可使尿量增加,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特别是对钠、钾、氯的重吸收所致。因此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小便量少,四肢浮肿,甚至胸水、腹水等有增强利尿而改善症状的作用。

  4.猪苓尚有护肝、抗菌、抗放射线的作用而减少菌群对机体的侵袭,防治放射病而延长寿命。

  代表方剂: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各9克,泽泻15克,苍木、陈皮、厚朴各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功效:健脾和中利湿。

  主治:年老体虚,脾胃伤湿,停饮伤食,腹痛泄泻,脘腹胀满,小便短少。

  用法:上药取水500毫升,煎25分钟,取汁200毫升,空腹温服,日一剂。

  方义: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转输精津;桂枝温阳化气,助利小便;厚朴辛苦性温善能行气消满,芳香苦燥以祛湿;苍术助厚朴以健脾燥湿行气;陈皮理气和胃醒脾。诸药合用,使湿邪得化,气机调畅,脾得健运,胃得和降,津液输布调畅而诸症自除。

  (13)薏苡仁

  主要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果仁。本品颖果卵圆形,熟时光亮,常带黑色,形似苡米,药用其种仁,故名。

  《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温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名医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人脾、胃、肺、肾四经。

  功效与应用:补中益气,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1.用于年老体虚,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脚气浮肿等。

  2.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湿邪内困,食少泄泻,如锅巴煮薏仁、参苓白术散。

  3.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不能屈伸,关节疼痛肿胀,如四妙散,或以薏苡仁为末煮粥,日日服之。

  4.本品尚可用于肠痈、肺痈等内痈。

  用法用量:

  1.内服:10-30克,人汤剂、丸、散。本品力缓,用量须大,宜久服。

  2.本品味甘,性极平和,可作羹或与粳米煮粥、饭食用,为食疗佳品。《本草》载薏苡仁乃上品养心药也。

  3.健脾化湿宜炒用,余宜生用。

  4.《本草纲目》载:“薏苡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用米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前者煮后质粘如糯米,偏于健脾益胃,后者煮后质略粗糙,偏于利水渗湿除痹。

  注意事项:

  1.凡津液不足者忌用,孕妇禁用。

  2.《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便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含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有效成分薏苡仁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具有抗癌作用;薏苡仁油及脂肪酸能降低横纹肌收缩,减少肌肉挛缩而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此外还有降血糖、免疫增强、降压、调节心脏收缩的作用。故长期服用薏苡仁有利于促进消化,增强体质,祛病健身。

  代表方剂:

  【薏苡仁粥】(《本草纲目》)

  组成: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

  功效:淡渗利湿,健脾和胃。

  主治:老年人脾虚湿盛,风湿痹痛日久,筋脉拘挛,食少泄泻,四肢浮肿。

  用法: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

  方义: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粳米健脾和胃,二药合用使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四肢,通利血脉除痹;健脾渗湿,脾实则肿消,脾强胃和则能食,湿去则泄泻自止。上二味药味甘而性极缓,久服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之本,于老年人有一定裨益。

  

本文章来自专家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养生频道

常用养生抗衰中草药(补气药)》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3/0128/2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