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丹功中对抗意念的运用

2013-01-02 19:19:58  气功养生 >

  在丹功修炼中有么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即让两相反的意念在同一时限内一起运演,而且是十分和谐、协调比如:《道乡集》的《养胎功法》云:“药入中宫后,仍以寂照主。

  但此时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用而不息也。”

  一般而论,“寂”属静态,“照”属动态,二者显系对立。既然心里系念寂静,便不可能“照”;既然心里系念神照,便不可能“寂”。

  但是,在内丹修持中,这两种对抗的意念,却可以协同运演。《道乡集》还特别指出“寂照为养胎之、本”,可见它在丹功中的重要作用。

  《悟真外篇》的((交会论》有一段“采取交会口诀”:“忘里觅,

  觅里忘,忘中见,见中忘,阳生矣;忘中采,采中忘,忘里升,升里见,见里变,铅成矣;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于内,精会神于外,交会矣;铅汞精神,合二为一,却将一念使之落黄庭,归鼎矣。”

  这里的“忘”、“觅”、“见”、“采”、“用”等显系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既“忘”,忘掉一切,就不可能再寻觅、相见并采取、运升和运用了。但在内丹修炼中,二者却能协同运演,并产生良好的功效。

  《合宗明道集》的《小周天河车纲领论》引冲虚日:“当机在吸,则顺吸机而升乾。升不降非全不降,以灭阖辟,乃不重于降,而专重于升,只见升不见降也。

  当机在呼,则顺呼机而降坤,降不升非全不升,但其升若无,而专重于降,,只见降不见升也。此乃周天先后二气消息之机也。”

  升同降是两个对抗的意念,一般而论,在同一时限内,意既在升就不能降,意既在降,就不可能升。但在丹功修持中却可以让二者协同运演,以适应内外气的升降规律。

  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丹功修炼到一定阶段的独特需要。

  就寂与照的协同运演来说,丹功在实现了凝神入气穴之后,便要固守丹田进行温养,以便孕育、催化、集聚真气。这时除要保持并深化虚静心态之外,还要通过微弱的心理运演,以促进内丹的形成。

  所谓“寂而照,照而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主体既要用无念之念来尽量弱化自我意识,又要轻轻运用神光和目力激惹丹田

  部位,以引发内在气机。因为只有依靠寂静的心态,“照”才得以进行,才能够对丹田发挥激惹作用;而神光、目力的默默下照丹田,又可以促进心态的进一步虚静。二者是相反而相成的。“寂而又寂,照而复照”,神的品位便不断提升,真气也就不断激发出来了。

  就忘与觅等的协同运演来说,内丹功在采药结丹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忘”字诀,同时又要进行觅、见、采等心理作为。

  不断进行主动性遗忘,是为了保持虚静的心态,而金丹的基础真精,也只能在虚静的心态中去觅,去见,去采,即所谓“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悟真篇》)。

  王沐说:“称恍惚,称杏冥,均阐明此基础之物并非有形有质,乃气氤氲于五脏百骸之中,讲寻、讲觅,即指出必须以神为体,以意为用,从似有如无之中取而炼之。”

  所以说,此时修炼既要在恍恍惚惚之中寻觅,又要在寻觅中恍恍惚惚,绝不可顾此失彼。要尽量让两个对抗的意念紧密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升与降的协同运演来说,当人体深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部外扩,腹部鼓起,外部呈上升态势,但此时膈肌下降;当人体深呼气时,吸气肌舒张,腹部凹陷,外部呈下降态势,但此时膈肌上升。古人将人体呼吸时膈肌的升降和腹肌

  的张缩及其对丹田、经脉的激惹作用,称作内呼吸或先天之气。这样外内呼吸便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吸气时后天之气升,但先天之气降;呼气时后天之气降,但先天之气升。

  《金仙证论》说:“外面之气降,里面之气则过我而升;外面之气升,则里面之气过我而降。”(《道窍谈》说:“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

  说的都是这种内外呼吸的升降关系。古人说:“人之呼出,则气枢外转而辟;吸入,则气枢内转而阖,是气之常度也。”(《天仙正理》)。这是就外呼吸而言。古人又说:“天根阖辟,犹人之呼吸也。呼则接天根,是谓辟也;吸则接地根,是谓阖也。”(《中和集》)。

  这是就内呼吸而言。这样外内呼吸又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当呼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开”的态势;当吸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合”的态势。上面便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周天功运演,在吸气升乾时,虽然要“专重于升”,但同时又要稍稍留意降,而不是“全不降”;在呼气降坤时,虽然要“专重于降”,但同时又要轻轻留意升,而不是“只见降不见升”。这样兼顾升降的协同运演,将大大助于真气的萌发和真气的循周天运行。

  丹功中两种对抗意念所以能够协同运演,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心理运演,心理运演是可以一心两用的。

  二,因为高度虚静的心态,给相互对抗的意念创造了一个可以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融化的内环境。

  三,因为有真意在进行潜在的调控。《青华秘文》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不可离也。”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气功态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纯化、净化和模糊化的自我意识,是全部作功意念和修持体证的凝缩,它自始至终对功态发挥调控作用。功夫越深,真意的调控功能便越强。

  对抗意念的协同运演,符合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古人早就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太平经》说:“天地之性,阳为阴,阴为阳,故阳当变于阴,阴当变于阳。”

  《丹经极论》说:“阴阳运转,皆乾坤之妙用。”因为阴阳二气是始终不停地在运动变化着的;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的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的相互感召;气的氤氲,就是阴阳相互揉合。

  “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承,氤氲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

  宋张载在《正蒙》中说的这段话是很在理的。丹功中的“寂而照,照而寂”,“忘里觅,觅里忘”,和“升中降,降中升”等等,正是体现了阴阳和合、阴阳运转的规律。

谈丹功中对抗意念的运用》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3/0102/1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