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晓起花香茶浓 婺源品茶赏花记
柳枝吐绿,流水潺潺,婺源晓起的春天生动而恬淡
赣东北古属安徽之地,散落着一丛丛古老村落。溪流潺潺,桃粉梨白,油菜花金黄遍野,花开花落之后,又红了满山枫林。婺源村民如画师一般,把屋宅描成朴素的青白之色,跃于花间的马头墙,素雅而庄重。这是我的故乡。婺源,也是茶的故乡,“绿丛遍山野,处处飘茶香”,婺源绿茶一度与祁门红茶齐名,并以“祁红婺绿”之美称名扬天下。
◎美哉上晓起晨曦
江湾镇上晓起,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之美誉。穿过下晓起村,一条青石古道延伸至远处,路尽即是上晓起。此自古便为徽商往婺源、达安徽必经之路,至今仍可见车轮留下的深深凹痕。
初春的上晓起,飘浮在淡淡雾霭里,四下无游人,入眼皆是茶园、茶亭、运茶古道、灵泉古井、运茶独轮车、徽派古宅……一株参天古樟静静立于村头,偶尔有农人经过,抬头看我一眼,轻轻咳嗽几声就过去了。一湾晓溪将村子从中划做两边。捣衣的妇人走过石桥,下到溪边,隐入柳岸桃花丛,隐约传来细碎的笑语。偶尔几片花瓣飘落,静静顺水而去,鱼儿便浮游水面争抢啄食。数只鸭子在阳光下梳罢羽毛,摇摇摆摆走进水里,离岸远去。
浓郁飘香的油菜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徜徉其间
流水人家不远,阡陌纵横,茶园层层,和风低吟。油菜花早已开得漫山遍野,不知不觉间没入那灿灿金黄。回望,山峦墨色,淡雾缭绕,黛瓦白墙几笔勾勒的线条,素雅如水墨画,不觉痴了。 ◎茶媒结下忘年交
走进古祠堂,在唐宋茶画前流连不知疲倦,一位老人微笑着邀请我去村头樟树下品茶。不禁想起“晓和亭”上的字:“来去匆匆,请喝一盅;分文不取,方婆遗风。”
端起茶盏,根根叶片在水中缓缓舒张,暗香浮动。浅尝一口,似淡而无味,哪知齿舌回转间竟有一股奇异清香自舌根蔓延。一碗茶饮尽,喉吻润,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生清风!不禁赞叹,好茶!老人笑言,此乃晓起毛尖,是茶作坊里的上品。
这间手工茶作坊,竟有全国惟一一座保存完好、仅以水力为动力的木制捻茶机。走入内室,可见4架碾盘在水碓带动下,有规律地上下转动揉捻已“杀青”的茶叶。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即成“茶”。晓起茶叶因生长在山中,雨雾多而气候凉爽,无论粗茶精茶都有一股山花香气,汤色美,入口醇,回味无穷。
仔细打量茶作坊,发现墙面画中之人,竟是茶文化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考古学家陈文华教授。几年前,陈教授发现了这个已被闲置的手工作坊,和撂荒的数百亩茶园。为拯救、保护并开发这被遗弃的茶文化村,他拿出个人积蓄启动了这项民俗保护工程。美丽的山水承载着中国茶文化的厚重,在陈教授的努力下,上晓起村渐渐名扬海内外,慕名而来的中外茶界专家学者、摄影家、游客越来越多……
最令我意外的是,眼前这位老人竟是陈教授的朋友。寥寥数语,十分投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老人握着我的手,不住地说,姑娘,这是缘分哪!
花绽枝头缕缕香
◎夜深人醉茶香里
暮归的人们三三两两在古樟树旁,几两绿茶一壶茶,聊聊农作,里短家长。
夜深人静,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虫鸣。我们围坐月光下,品着 “婺绿”闲侃。老人笑问,你可知这里为何叫婺源?不禁哑然。原来意为婺女之源也,用如今的话说,即美丽勤劳贤惠的婺女之乡。从字面理解,“婺”其实为三个字的组合,“矛”象征着武,“文”为文才,“女”代表美丽贤惠的女子,即:此处人杰地灵,男子多文才武略,家则由美丽贤惠的婺女掌持着。不想一个“婺”字,竟暗合了中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不由也笑了,时下流行那句“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成功的女性”,就从这里来的吧!好个婺源,连地名也有如此来历。
而此时,眼前这位勤劳美丽的茶姑,又为我斟满一杯香茶,动作熟练、流畅且轻柔。只见壶嘴三上三下,泻出水柱细长如链,溶一缕微笑注入茶盅,轻掩茶盖,双手执杯,递将而来。我半揭茶盅盖,扑鼻一缕山花般的清香,荡开漂浮在上的茶叶,细细品味,若香留口,舌底生津,一如婺源山水,韵味无穷。
夜深了,掠过晓溪的风温暖而湿润。此处集聚了天地之灵气,充满山水之和谐,实在没有什么必须为之。品一壶绿茶,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聆听山野之音,与友闲聊几句,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微闭双眼,似又见流水边,古道旁,弱柳依依,青瓦白墙,小桥石拱,桃梨飘香……恍惚着,我醉了,醉在故乡山水中,醉在这氤氲茶香里。
《春到晓起花香茶浓 婺源品茶赏花记》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2/1230/16168.html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