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力量

2012-12-15 14:03:51  情志养生 >

  对于那些似乎是执意要受苦的人呢?我一个朋友的伴侣对她施虐,而她之前的关系也是同样的情形。她为什么选择这种男人?又为什么拒绝走出这个情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执意要选择痛苦?

  我知道选择是新时代偏爱的用词。不过在这个脉络里,它不是十分精确。说一个人在他或她的生命中“选择”了一个失能的关系,或者选择了任何负面的情境是一种误导。选择暗示了意识—一个高度的意识。没有意识就没有所谓的选择。选择开始于你撤离心智认同和撤离心智制约模式的那一刻。选择开始于你变成临在的那一刻。在你抵达这一点之前,就灵性而言,你是无意识的。意思就是你是在心智制约的驱使下,按照一定的方式思考、感觉、和行为。这也是耶稣之所以会说,“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所为。”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智力不相干。我遇过许多具有高智力和受过高教育的人士,却完全无意识。也就是说完全与他们的心智认同。事实上,如果心理的成长和知识的累增,没有以相对应的意识成长来平衡的话,不快乐和灾祸便如危机四伏。

  你的朋友卡在一个施虐伴侣的关系里,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没有选择。受过去制约的心智随时在找机会重温它所知道和所熟悉的旧模式。只要是熟悉的就算痛苦也在所不计。心智亦步亦趋地攀附着已知,而未知则危机四伏,因为心智无法掌控它。这也是为什么心智看当下不顺眼,而且对它视若无睹的原因。当下这一刻不仅在心智流里创造一道间隙,它连过去未来的连续体也不放过。任伺真正的创新和真正的创意,如果不是来自这道间隙,不是来自这个蕴含无限可能性的清明空间,便不可能诞生于这个世界。

  所以你的朋友在心智的认同下,也许在重创一个习染自过去的模式。这个模式以亲密关系和虐待是环环相扣的方式运作。另一个可能是,她在执行一个由童年所习得的心智模式。这个模式告诉她说,她不值得,活该被罚。她也可能透过痛苦之身活出她大部分的生命,而痛苦之身对于痛苦是饥不择食的。她的伴侣也有他的无意识模式,双方的模式正好互补。她的情境当然是自我创造的,可是这个从事创造的自我究竟是谁,或者究竟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来自于过去的心理情感模式罢了。那么又何苦用它来编造出一个自我?如果你告诉她说,是她自己选择了她的情状或情境,你无异在巩固她的心智认同状态。可是她的心智认同是她的本来面目吗?是她的自我吗?她真正的身份是否汲取自过去?你不妨示范如何做思想和情感背后那个观测的临在给你朋友看。告诉她有关痛苦之身和如何摆脱它的事。教她修习内在身体觉知的艺术。向她示范临在的意义。当她能够汲取当下的力量,进而由过去的制约里破茧而出的时刻,她必定会拥有选择。

  凡是人绝对不会选择失能、冲突、和痛苦。凡是人绝对不会选择丧心病狂。它们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里面没有足以瓦解过去的临在,没有足以驱散黑暗的光。你没有充分地在这里。你还没有很清醒。当你不在这里,当你还没清醒的时候,受制约的心智就操控着你的生命。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也是许许多多和父母有过节的一份子,如果你也对他们所做或未做的事怀有憎怨,那么你就仍然相信以为他们当初拥有选择——信以为他们当初大可有不一样的做法。乍看起来人们拥有选择,不过这是一个幻相。只要你的心智挟持着它制约了的模式,对你的生命发号司令的一天,只要你依然是你的心智的一天,你能有什么选择?一无所有。你甚至不在那里。心智认同的状态是膏肓式的失能。它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形式。几乎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程度罹患了这个病症。你体会到这一点的那一刻,你的憎怨便消失一空。你岂会对他人的疾病怀有怨憎?而慈悲就是你唯一一个最贴适的回应。

  照你这么说,谁也不必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责咯?我不喜欢这个想法。

  如果你在心智的掌控之下,你除了没有选择之外,还要继续承受无意识的果,而且你还会创造更多的痛苦。你要背起恐惧、冲突、问题、和痛苦的重担。到头来,这一切所创造出来的受苦,就会把你逼出无意识的状态。

  依我的猜想,你对选择的说法也适用在宽恕上吧。你首先需要充分的意识和臣服才能宽恕别人。 “宽恕”这个词,被人们沿用了两千年了,不过多数人对它的意义却抱持着一个极其有限的观点。只要你还在从过去汲取你的自我感,你便无法真正地宽恕自己或别人。你只有汲取当下的力量——你的真力——才能有真正的宽恕。这一来,过去便失去了权位。你也因而体悟出你过去的所做所为,或他人所施加于你的,根本无法触及你本来面目的光明本质于毫发了。然后宽恕的整套概念就变成了多余。

选择的力量》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2/1215/1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