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 寂寥雨巷无尽遐想

2012-12-07 15:19:52  旅游养生 >

  简要内容:位于太湖流域泽国河网包围之中的同里,是漂在水面上的。15条河流,纵横交错,把小镇划分成7个小岛,40多座桥梁把小岛连成一个整体,居民宅院傍水,因水成园,家家临河,户户摇橹。

  素有“小桥,流水,人家”般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已经超越了大都市的喧闹繁华,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地方。周庄的拥挤,甪直的俭朴,乌镇的幽深。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底蕴。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旧时江南、醇正水乡的同里。

  位于太湖流域泽国河网包围之中的同里,是漂在水面上的。15条河流,纵横交错,把小镇划分成7个小岛,40多座桥梁把小岛连成一个整体,居民宅院傍水,因水成园,家家临河,户户摇橹。

  同里的味道是品出来的。清晨,和好友起个早,想领略一下古镇的本色。跨过同里标志性的石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桥,一座石桥,一座木桥。但奇怪的是,木桥的上面用原木搭成一个架子,如果盖上茅草或青瓦,应该成为一座亭子,令人不解其意。从木桥走过,进入了主街区。街道两旁,有八成的民居都建于明清时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粉墙瓦黛,木椽雕刻,不少人家在屋檐下挂上五颜六色的旗帜。街面人家忙着出铺理货,生煤炉,摆茶座,稀稀拉拉的游客点缀着清晨的朦胧。沿河岸边串串红红的灯笼挂在高大的香樟树上,树荫下茶桌上铺着手工印染的蓝花布,紫砂壶,青瓷碗,藤柳椅,古色古香,坐下品茶,观景聊天,恬淡的心情恍若隔世,使人忘却天上人间。

  园是同里的传世佳作。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只有同里的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地位可见一斑。每一条街道,都有几处大户人家,深宅大院、园林小筑随处可见。崇本堂、嘉荫堂木雕艺术十分精美,除了地面、墙壁以外,几乎全是木质结构,过堂、主室布局紧凑,窗棂栏杆、桌椅床榻,雕刻精细,体现工匠极高的艺术水准。为世人赞叹的是退思园,建于晚清光绪年间,是当时安徽兵备道的私宅,“退思”取名《左传》,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味道。整个建筑外宅内园,蔬密有致,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假山水池,应有尽有。更值得称道的是,所有建筑都紧贴水面,如出水中,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站在二楼长廊,临窗而立,一泓碧池把红鱼闲游、白云蓝天、松竹倒影尽收眼底。临池南边长廊中有一卧榻,整墙是一面大镜子,夏日卧榻避暑,就是面墙而卧也可以尽览园中佳景,真是内外两重天、匠心独运啊。

  最有特色的当是同里的桥了,如同夜幕下的点点繁星,有序的分布在小镇的每一个路口。思本桥的确有些老旧,但它建于南宋宝年间,可算是同里资格最老的石桥鼻祖。在一个三岔口,三个方向分布着三座桥梁,这就是著名的“三桥”了,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动听的名字饱含着千百年来同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是历来同里男女婚嫁的必经之地。我们正抓紧拍照,耳听得一阵吹吹打打的乐声由远而近,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拥簇下缓缓朝三桥走来,突然,游人中一个高个女孩拦住新人的去路,只见她面带微笑,口中重复着“恭喜恭喜”,新人身后马上转出一个伴娘,嘴里一边说“同喜同喜”,一边伸手从包里抓出一把喜糖塞在姑娘的手里,再抓出一把喜糖撒向人群,让见者共享这对新人的甜蜜,“三桥”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鱼行街旁的河道里,一位老大妈站立船头,手持竹槁不停的拍打水面,一群鱼鹰在水上游曳,在大妈一声声的吆喝中,极不情愿的潜水捕鱼,一只鱼鹰从水底冒出来,喉咙鼓鼓的,大妈用竹竿把鱼鹰捞到船上,用手一挤,一条鲫鱼滑落下来。又一只鱼鹰冒出水面,口中一条大鱼几乎撑破它的喉咙,尾巴还露在外面甩啊甩的,引得围观的游客一阵惊呼。听人介绍,鱼行街还有一条著名的响板弄,也叫“穿心弄”,据说人走在弄堂,脚下的石板咚咚有声。几番曲折,却发现弄堂里正在修补。我们意犹未尽在街上游走,却突然发现另一条又窄又长的弄堂,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但两侧高墙对峙包夹中的小路,让我想起了戴望舒先生“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若在朦朦细雨中,一个打着红雨伞的女孩,在长长巷中嫣然微笑,一定会带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吧。

  边走边看,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前后八景看来难以一一欣赏,但我已经对同里的遗迹、遗址、遗物、遗风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在同里历史上,曾经出过1名状元,28名进士,79名举人,这足以见证小镇的辉煌,正如小东溪桥上一副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生接傍歌”,昔日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与今天的繁华兴盛相得益彰,已经深深融进了和谐文明的时代。

  我爱水乡,我爱同里。

同里 寂寥雨巷无尽遐想》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2/1207/1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