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风|春季防范中风很重要

2012-03-25 17:26:01  春季养生 >

春季中风



值得重视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风病人有增无减,而且发病年龄普遍提前。过去45岁以前得中风的人很少,而今40岁以前得中风的事经常发生。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青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自我保健观念,以及高血压治疗不普及不规范。其实,只要采取以下措施,许多中风就可以预防。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重要的因素。35岁以上的人应经常测量血压,血压超过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的人就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不少人即使有了高血压也不坚持治疗。据报道,国内高血压患者能很好控制血压使之在正常范围的仅占5%,所以要大力开展社区人群防治高血压的工作。
  2,平衡饮食 饮食不当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继而发生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应力求多样化,清淡、少盐(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少脂肪(所提供的热量控制在摄入总热量的20%~25%),多吃蔬菜水果,也要有适当的蛋白质,如奶、豆制品、鱼、肉、蛋。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从小就要禁止,饮料以白开水与清茶最好。控制超重。
  3,绝对禁烟 吸烟能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引起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大,脑血流减少,使动脉狭窄提前发生,硬化加快。国内外专家一致强调严禁吸烟,因为吸烟已成为引起中风的第二或第三位危险因素。要反复教育中青年人不吸烟,吸烟者应下决心早戒烟。
  4,不酗酒 有人认为少量喝酒能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葡萄酒。但不可大量喝酒,每天喝酒以不超过50克为宜。吸烟加酗酒是火上浇油,要教育中青年人千万不能过量喝酒,提倡不劝酒。
  5,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 要结合工作,注意安排好生活,定时作息,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要养成每天在户外做轻、中度体育锻炼30分钟的习惯,这有利于减少中风。
  6,淡泊名利,保持情绪稳定 要节制“七情”,乐观对待人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少发怒,不发火。
  7,早期诊治相关疾病 中风前往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应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疾病、早治疗。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应作为可能发生中风的警报,早做处理,有家族病史者更应加强防范。


当然,中风是有先兆的。大约 70%的病人有以下早期信号:突然眩晕或头痛,视物不清或突然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无原因的嗜睡等症状。


  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就近就医,要尽量减少移动,防止头颈扭曲,多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中医认为,“春主风”,与“风”有关的疾病,春季最容易发生。从西医研究结果来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罪魁祸首。


  随着春季气温的不断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压也随之升高。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所以,春季宜防中风。


  从表面的情况看,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其实,血压高或血压低,同样是中风的“高危因素”。血压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生理状况的不同,也具有一定的波动幅度,但一般变化幅度不超过 10%。高血压病人的血管,一方面由于长期承受的压力较大,处于痉挛状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


  另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痉挛状态,加快了内壁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这样在脑动脉壁增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细的病变基础上,一旦血压波动过大,极容易引起中风的发生。当患者的血压突然增高时,就会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如果血压下降过快或幅度过大,也会使血液流动变缓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形成脑缺血性中风。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时一日气候三变,忽风忽雨,忽冷忽热。寒冷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外周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当然,寒冷还会增加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引起血黏稠度增高,造成脑血栓形成。温暖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外围小动脉舒张,导致血压降低。


  血压的骤降,也是造成脑缺血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春季温差较大的日子里,有中风倾向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同时,患者要注意血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当然,中风是有先兆的。大约 70%的病人有以下早期信号:突然眩晕或头痛,视物不清或突然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无原因的嗜睡等症状。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就近就医,要尽量减少移动,防止头颈扭曲,多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 以上信息由养生网()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整理

春季中风|春季防范中风很重要》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2/032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