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脾胃

2012-03-25 16:41:48  老人养生 >

  脾,后天之本,寿夭之母

  《黄帝内经》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脾……

  脾胃乃是命之本 暴饮暴食积病因

  脾胃,生命活动之本

  《黄帝内经》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脾,脾担负着水谷营养的消化、吸收及运送,所以脾胃是营养人体的重要器官,是生命活动之本。

  以下是损伤脾胃的因素:

  第一,暴饮暴食,一日三餐不规律,或冷或过热;

  第二,感受湿热或寒湿,脾被湿困;

  第三,思虑太过,操劳无度;

  第四,病后失调,身体虚弱。

  怎样用药物调理脾胃?

  第一,出现口淡乏味,不思食及“三无力”(四肢无力、言语无力、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是脾气虚,中气不足,可以用人参3~5克炖肉或与黄芪15克、白术10克煎水饮,或服补中益气丸。

  第二,除上述“三无力”外,还有食欲不振,怕冷,尤其是肚子冷,手足冰冷,便稀溏,就是脾阳虚,应服理中丸,再无效就用附子理中丸。

  第三,如出现口干、善饮、嘈杂、唇红及舌红少苔、便干脉细数是脾阴虚,应该吃养脾胃之阴的食物,如玉竹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竹叶3克,煎水服。

  第四,夏季,或阴雨天,如出现舌苔厚腻、恶心、口黏头重、不思食、脉濡弱,是脾被湿困。可用藿香、薄荷,泡水服;如口渴、舌红有心热,可加黄芩或服藿香正气水。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养脾胃?

  第一,饮食要按时,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

  第二,不过食寒凉。

  第三,生活要规律,不过分劳作。

  第四,味觉改变常是中老年人生病的信号。

  不少中老年人常常出现味觉改变,或食欲异常,这往往是一些疾病的信号,应加以注意。

  口苦:早晨起来发现口苦尿黄,可能是肝热,做菜时可吃一些蒿子秆或苦瓜,若同时伴有右胁肋饱胀,吃油食或饱食后加重,就应怀疑胆石症,那就应到医院做超声波检查。如春季出现口苦尿深黄、恶心、目黄,请去检查肝功能。

  口甜:如自觉口中甜,可能是脾热,应吃一些青菜清火,如果口甜如啖甘(含糖)伴有口渴、多尿、多食,就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糖尿病。

  口咸:提示肾虚,肾液上泛之故,如果伴有小便多、夜尿多、腰酸乏力、怕冷、手足发凉、舌苔白舌胖质淡、脉沉无力,就应考虑肾气虚可服金匮肾气丸,若不缓解应到医院查肾功能。

  口酸:是肝气上溢之兆,如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思食,可能是肝郁脾虚,可吃健脾养肝之剂,如香砂养胃丸;处于更年期的人可吃加味逍遥丸之类。如果口酸和馊味同时出现的要考虑伤食,可食一些助消化的食物如焦山楂、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炒(又鸟)内金等或吃保和丸。

  口淡:多是脾虚,可吃一些山药、饭豆、白扁豆煮粥或做菜吃,兼乏力脉弱的可吃人参健脾丸之类。

  口腻:如伴苔腻、恶心,多为湿困,可吃一些生姜、薄荷、荷叶或藿香正气水之类。

  口腥:多为肺热先兆,如伴痰黄、痰多、口干,可吃一点鱼腥草、百合、枇杷、梨、杏仁之类以清肺养阴。

  突然失味:老年人突然味觉丧失,可能会是脑梗死先兆,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真脏味:久病卧床的患者或危重患者,久不饮食的,忽然思食,是回光返照的真脏味,应引起警惕。

中医养脾胃》阅读地址: http://www.shanyuwang.com/2012/0325/203.html